阿拉善...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阿拉善058同城网 > 阿拉善热点资讯 > 阿拉善热点资讯 >  「盐城历史」盐城市的历史?

「盐城历史」盐城市的历史?

发表时间:2023-05-01 07:51:57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盐城市的历史?       盐城历史悠久,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建立盐渎县,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东晋改盐渎为盐城,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盐城的城墙原为土墙,始建于唐朝开国.

盐城历史

盐城市的历史?

      盐城历史悠久,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建立盐渎县,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东晋改盐渎为盐城,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

      盐城的城墙原为土墙,始建于唐朝开国以后,明永乐十六年,为防倭寇侵扰,改建砖城,其城池南宽北狭,形如葫瓢,故古有“瓢城”之称。

      自公元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这一带历尽水患。明清之初,治水造田,随着沿海棉垦及盐业的兴起,客商云集,市井繁华,盐城逐步兴旺发达,一度成为里下河地区中心和粮、棉、盐的集散地。

      元嘉靖四十一年,盐城人口发展到近十万人,其时建设亦很壮观,祠堂寺庙、塔亭牌坊甚多,儒学、校场均有设置。城郊四处有许多名胜古迹,民间称盐城有“瓜井仙踪”、“平湖秋月”、“杨楼翠霭”等八景之胜。

盐城市的历史?

      盐城在周朝以前是淮夷地,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建盐渎县,这个是盐城置县的开端。三国时属魏,废县制,一直到唐朝才置盐城县。民国初期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盐城市的历史?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个村和13个自

盐城古代历史?

      盐城古代俗称(飘城)在古代(飘)是专门生产输送盐的工具,这又给盐城在历史上多了一些证明。

江苏盐城历史由来?

      盐城古为淮夷,周朝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归属吴、越、楚所辖。汉武帝元狩初年设盐渎县,此为盐城以盐设县的开端。后经历代朝廷更替,盐城最终归入江苏省。解放战争时期,曾一度更名叶挺市,后又恢复原县名。建国后,以盐城县为中心,设立盐城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再经部分辖县改制县级市(区),现盐城市跻身江苏13个省辖市之列,并辖有三区、一市、五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